soujer

  • Quantum non-equilibrium dynamics of strongly interacting Fermi gases

    Quantum non-equilibrium dynamics of strongly interacting Fermi gases

    学术报告 2019年3月15日
  • 中国科大首次实验演示纠缠交换过程的自检验

    中国科大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纠缠网络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李传锋、陈耕等人把纠缠态的非局域性和Bell基测量定量的联系起来,从而首次实现了纠缠交换过程中Bell基测量的自检验。该研究成果3月8日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量子纠缠是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的重要的资源。在构建量子纠缠网络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制备高品质的量子纠缠态,还需要在节点之间进行高品质的纠缠交换,才能把各个节点纠缠起来。纠缠交换需要通过Bell基测量来实现。比如一开始Alice这个节点上有

    研究进展 2019年3月11日
  • 基于原子热运动的光学非互易特性研究

    基于原子热运动的光学非互易特性研究

    学术报告 2019年3月8日
  • 关联成像:从鬼成像到单像素相机

    关联成像:从鬼成像到单像素相机

    学术报告 2019年3月7日
  • 中国科大在高维量子密钥分发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中国科大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高维量子密码领域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该团队韩正甫教授研究组利用量子态的不同自由度之间的映射方法,设计并实验验证了一种保真度和稳定性极佳的高维量子密钥分发方案。该研究成果于2019年2月27日发表在《Physical Review Applied》上。高维量子密钥分发利用高维量子态编码,可以在单个量子态上加载多于1比特的经典信息,从而有效提高安全密钥生成率;同时,高维量子密钥分发可以容忍更高的系统误码率,因此具有更强的抗噪能力。与BB84协议等常

    研究进展 2019年3月5日
  • 中国科大首次演示用集体测量减少测量对热力学演化的反作用影响

    中国科大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测量研究中取得新进展,该研究团队李传锋、项国勇研究组与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Martí Perarnau-Llobet博士合作,在光子系统中首次实验演示使用集体测量(collective measurement)减少热力学中量子投影测量的反作用(back action)问题。相关研究成果于2019年3月1日在线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上。在热力学中,人们为了探求一个物理系统在演化过程中的能量涨落

    研究进展 2019年3月4日
  • A diamond road toward scalable quantum information networks

    A diamond road toward scalable quantum information networks

    学术报告 2019年3月1日
  • 中国科大首次实验验证量子导引椭球

    中国科大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力学基础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李传锋、黄运锋研究组与澳大利亚合作者首次实验验证了量子导引椭球,并检验了其体积单配性。该项研究成果2019年2月22日发表在国际权威物理学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量子导引(steering)的概念最早由薛定谔提出,它描述了两个观测者Alice和Bob共享一个量子纠缠态时,Alice对其量子比特做测量可以将Bob的量子比特制备到任意想要的量子态上。量子非局域性是量子系统独有的特性,而量子导引则是目前被广泛研

    研究进展 2019年2月25日
  • 中国科大实现室温固态可编程量子处理器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杜江峰院士领导的中科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首次在室温大气条件下实现基于固态自旋体系的可编程量子处理器。该研究成果以“A programmable two-qubit solid-state quantum processor under ambient conditions”为题,发表在2019年1月25日的《npj Quantum Information》上 [npj Quantum Information 5, 9 (2019) ]。量子计算

    研究进展 2019年1月30日
  • High Frequency Gravitational Wave Detector

    High Frequency Gravitational Wave Detector

    学术报告 2019年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