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jer
-
中国科大实现基于冷原子的多节点量子存储网络
中国科大潘建伟、包小辉等在量子网络方向研究取得重要进展,成功地利用多光子干涉将分离的三个冷原子量子存储器纠缠起来,为构建多节点、远距离的量子网络奠定了基础。该成果于1月21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权威期刊《自然•光子学》上。与经典网络相对应,量子网络指的是远程量子处理器间的互联互通。按照其发展程度可分为:量子密钥网络、量子存储网络、量子计算网络三个阶段。量子存储网络是量子密钥网络的下一阶段。在每个节点,量子态存储在量子存储器内,能够在适当的时候按需读出。因此基于量子存储网络可
-
微腔增强的半导体量子点单光子源研究
微腔增强的半导体量子点单光子源研究
-
误差抑制的变分量子模拟
误差抑制的变分量子模拟
-
超冷原子分子量子模拟在化学物理研究中取得实质性突破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赵博等利用超冷原子分子量子模拟在化学物理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他们通过对磁场的精确调控首次在实验上观测到超低温度下基态分子与原子之间的散射共振,向基于超冷原子分子的超冷量子化学研究迈进了重要一步。1月18日,这一重要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上。量子计算和量子模拟具有强大的并行计算和模拟能力,不仅为经典计算机无法解决的大规模计算难题提供有效解决方案,也可有效揭示复杂物理系统的规律,为新能源开发、新材料设计等提供指导。量子计算研究的终极
-
Cryogenic scanning probe magnetometer
Cryogenic scanning probe magnetometer
-
Born Machines: A fresh approach to quantum machine learning
Born Machines: A fresh approach to quantum machine learning
-
中国科大取得量子密钥分发实际安全性研究的重要突破
中国科大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密码安全领域研究中取得新进展,该团队的王双、银振强、陈巍、韩正甫等人针对量子密钥分发系统中单光子探测器实际特性展开研究,提出了包含后脉冲效应的系统优化模型,并利用雪崩过渡区非线性特性实现量子黑客攻击,为量子密钥分发系统的实际安全性分析和测评提供了新思路和技术手段。这两项成果同期发表在2018年12月的《Physical Review Applied》上。随着量子密钥分发系统速率不断提高,单光子探测器的后脉冲效应将显著增强。后脉冲是指探测器中
-
钙离子光钟的研究进展
钙离子光钟的研究进展
-
从量子隧穿到激光聚变物理
从量子隧穿到激光聚变物理
-
中国科大在少层黑磷的化学功能化及稳定性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杨上峰教授、杨金龙教授、季恒星教授等课题组合作,在少层黑磷的化学功能化及稳定性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他们通过叠氮化合物与少层黑磷纳米片反应,成功实现了五配位共价功能化少层黑磷纳米片,显著提高了其在水中的稳定性,效果优于文献中报道的其他化学功能化方法。相关研究成果于12月10日在线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德国应用化学》上(Angew. Chem. Int. Ed.2018,10.1002/anie.201813218)。少层黑磷作为一种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