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jer

  • 机器学习新算法更好描述量子系统模型

    近日,英国布里斯托大学量子工程技术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在《自然·物理学》杂志上发表一篇新论文,解释了一种通过充当自主代理,使用机器学习对哈密顿模型进行逆向工程的算法。这种新算法对量子系统基本物理原理提供了宝贵见解,有望带来量子计算和传感领域的重大进步,并有可能翻开科学研究的新篇章。在物理学中,粒子系统及其演化都是通过数学模型来描述的,这需要理论和实验相互验证。更复杂的则是在量子力学水平上描述粒子相互作用的系统,这通常需要使用哈密顿模型来完成。但量子态的性质使这一过程变得更

    前沿动态 2021年4月30日
  • 中国科大发现硅基自旋量子比特操控优化的新方法

    中国科大郭光灿院士团队在硅基自旋量子比特操控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郭国平、李海欧研究组与合作者以及本源量子计算公司合作,对集成微磁体的硅基量子点进行研究,发现了自旋量子比特操控的各向异性:通过改变外加磁场与硅片晶向的相对方向,可以将自旋量子比特的操控速率、退相干速率和可寻址性进行同时优化。该研究成果发表在4月27日出版的国际应用物理知名期刊《Physical Review Applied》上。硅基自旋量子比特以其超长的量子退相干时间,以及与现代半导体工艺技术兼容的

    研究进展 2021年4月29日
  • 中国科大在光力体系中通过耗散调控增强边带冷却

    中国科大郭光灿院士团队在腔光力领域取得新进展。该团队的董春华教授研究组在光力混合系统中通过级联光子-声子耦合实现了对于光力相互作用的耗散调控,并增强了光力体系的冷却效果,该研究成果于2021年4月23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Physics Review Letters》。利用腔增强的光与物质的相干相互作用可以得到许多新颖的光子器件,其中包括基于光声、光磁相互作用的混合光子器件。混合系统兼具不同体系的优势,因此在量子界面、基础物理、非线性光学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研究进展 2021年4月29日
  • Topological and nonreciprocal dynamics in optomechanics

    Topological and nonreciprocal dynamics in optomechanics

    学术报告 2021年4月28日
  • 中国科大将光存储时间提升至1小时

    中国科大郭光灿院士团队在光量子存储领域取得重要突破。该团队李传锋、周宗权研究组将相干光的存储时间提升至1小时,大幅度刷新了2013年德国团队光存储1分钟的世界纪录,向实现量子U盘迈出重要一步。该成果4月22日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自然·通讯》上。现在光纤网络遍布全球,光已成为现代信息传输的基本载体。对光的捕获及存储可以帮助人们更有效地利用光场。光速高达30万公里每秒,降低光速乃至让光停留下来是国际学术界孜孜以求的目标。光的存储在量子通信领域尤其重要,这是因为基于光量子存

    研究进展 2021年4月25日
  • 中国科大开辟非互易领域新方向实现50dB的无噪声全光隔离

    中国科大校郭光灿院士团队在光学非互易领域取得新进展。该团队邹长铃研究组与山西大学张鹏飞、张天才教授等人合作,在原子系综中实现了51.5dB的非互易隔离,是目前无磁非互易领域中的最高隔离比,并且首次探讨了非互易器件中量子噪声问题,证明了该新的全光非互易效应不会引入额外的量子噪声。该成果于2021年4月22日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自然•通讯》上。非互易是光学领域中重要的基础概念,由此衍生出的隔离器、环路器等都是光路中不可或缺的元件。以磁光效应圆偏双折射为原理的法拉第隔离器因

    研究进展 2021年4月25日
  • 光钟与空间引力波探测–追赶与超越

    光钟与空间引力波探测–追赶与超越

    学术报告 2021年4月22日
  • 三个量子节点支起量子互联网新架构

    来自荷兰量子计算公司QuTech的研究人员成功实现将3个量子设备连接在同一个网络中。此外,他们还实现了关键量子网络协议的原理证明演示。该发现标志着迈向未来量子互联网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相关研究成果于当地时间15日发表在《科学》杂志上。量子纠缠为量子计算机提供了巨大的计算能力,是未来量子互联网上共享量子信息的基础资源。过去10年,通过将共享直接物理链路的两个量子设备连接在一起,科学家迈出量子互联网的第一步。然而,能够通过中间节点(类似于路由器)传递量子信息对于创建可扩展的

    前沿动态 2021年4月19日
  • 外尔物理量子模拟取得重要进展:中国科大在超冷原子体系实现理想外尔半金属态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陈帅等与北京大学刘雄军等合作,在超冷原子模拟拓扑量子材料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研究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利用超冷原子体系实现了三维自旋轨道耦合,并构造出有且仅有一对外尔点的理想外尔半金属能带结构。该研究成果于4月16日以研究长文(Research Article)的形式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杂志上 [Science 372, 271-276 (2021)]。由于该工作开启了超越传统凝聚态物理的外尔型拓扑物理的量子模拟,《科学》杂志在同期的视点栏目(Pe

    研究进展 2021年4月19日
  • Borromean quantum droplet in ultracold boson mixtures

    Borromean quantum droplet in ultracold boson mixtures

    学术报告 2021年4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