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jer
-
玻色系统在驱动下的非平衡动力学
玻色系统在驱动下的非平衡动力学
-
中国科大实现设备无关量子随机性扩展实验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及其同事张强、南方科技大学范靖云等,与英国约克大学Roger Colbeck和清华大学马雄峰分别合作,采用不同的理论方法,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设备无关的量子随机性扩展,为设备无关量子随机数的实用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相关的研究成果近日分别发表于《自然•物理学》[Nat. Physics17,448 (2021)]和《物理评论快报》[Phys. Rev. Lett.126, 050503 (2021)]上。随机性在人
-
用于高分辨率地震成像的分布式光纤声传感(DAS)系统研发
用于高分辨率地震成像的分布式光纤声传感(DAS)系统研发
-
Hyperbolic Geometry in Quantum System
Hyperbolic Geometry in Quantum System
-
中国科大实现远距离高损耗自由空间高精度时频传递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及其同事张强、彭承志、姜海峰等实现长距离大损耗自由空间高精度时间频率传递实验,在大气噪声、链路损耗、传输延迟效应等多角度仿真了高轨卫星星地高精度时频传递,验证了基于中高轨卫星实现万秒E-18量级稳定度的星地时频传递的可行性,为未来空间光频标科学实验和洲际光钟频率传递和比对奠定了基础。该成果于2021年4月6日在线发表在国际学术知名期刊《Optica》上[Optica,8(4),471-476 (2021)]。高精度的时间/频率传递和比对技术广
-
中国科大在集成光学芯片上实现高效光子频率转换
中国科大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集成光学芯片领域取得新进展。该团队邹长铃研究组在集成光子芯片上实现了基于微腔简并模式的高效光子频率转换,并进一步探究了微腔内的级联非线性光学效应,实现跨波段的频率转换和放大。相关成果以“Efficient frequency conversion in a degenerateχ(2) microresonator”为题3月29日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相干光学频率转换在经典和量子信息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通讯、探测、传感,成
-
Emergent Geometries from Quantum Dynamics
Emergent Geometries from Quantum Dynamics
-
光镊中单个超冷分子的相干合成
光镊中单个超冷分子的相干合成
-
超快孤子激光的动力学研究超快孤子激光的动力学研究
超快孤子激光的动力学研究超快孤子激光的动力学研究
-
中国科大在单个微腔内构建了人工规范场
中国科大郭光灿院士团队在单个微腔内构建了人工规范场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的董春华研究组首次利用回音壁模式微腔中多模相互作用,通过几何相位控制实现了人工合成规范场,包括合成磁场和合成电场。该研究成果2021年3月22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Physics Review Letters》上。当带电粒子经过一个回路,通过的磁通量产生一个相位差,这个相位差可以用来研究凝聚态物理里有趣的拓扑现象,比如拓扑相位,拓扑保护量子态等。对于非带电粒子或者玻色子,类似地,可以通过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