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jer
-
光场时空调控及其应用
光场时空调控及其应用
-
中国科大在硅基半导体量子芯片的自旋调控上取得重要进展
中国科大郭光灿院士团队在硅基半导体锗纳米线量子芯片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郭国平、李海欧等人与中科院物理所张建军和本源量子计算有限公司合作,首次在硅基锗空穴量子点中实现朗道g因子张量和自旋轨道耦合场方向的测量与调控,对于该体系更好地实现自旋量子比特操控及寻找马约拉纳费米子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研究成果以“Anisotropic g-factor and Spin-Orbit Field in a Germanium Hut Wire Double Quantum Dot”
-
基于二维层状半导体的偏振光探测器
基于二维层状半导体的偏振光探测器
-
超冷碱土金属原子气体中的相互作用操控
超冷碱土金属原子气体中的相互作用操控
-
宏观物体量子纠缠证据确凿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美国《科学》杂志近日发表两项量子力学重磅突破:其中一项研究,科学家发现了宏观物体量子纠缠的直接证据;另一项研究则实现了对不确定性原理的“规避”,而这正是量子力学的基本定律之一。这两项实验都以确凿的证据证明了宏观物体也可以实现量子纠缠,不但有望在未来量子网络中提供长期网络节点,还能极大地推动暗物质与引力波探测相关技术研发。如果说量子力学有什么“令人讨厌”之处,那就是人们会认为这一领域很大程度上如同“想象”的学科——在现实中几乎不可能看到。实际上,量子力
-
中国科大成功研制62比特可编程超导量子计算处理器
中国科大中科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量子创新研究院)潘建伟、朱晓波、彭承志等组成的研究团队,成功研制了62比特可编程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号”,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可编程的二维量子行走。相关研究成果于2021年5月7日在线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杂志上。量子计算机在原理上具有超快的并行计算能力,可望通过特定算法在一些具有重大社会和经济价值的问题方面(如密码破译、大数据优化、材料设计、药物分析等)相比经典计算机实现指数级别的加速。当前,量子计算机研制
-
中国科大在微波谐振腔探测半导体量子芯片上取得重要进展
中国科大郭光灿院士团队在微波谐振腔探测半导体量子芯片上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郭国平、曹刚等人与本源量子计算有限公司合作,利用微波超导谐振腔实现了对半导体双量子点的激发能谱测量。相关研究成果以“Microwave-resonator-detected excited-state spectroscopy”为题,发表在4月28日出版的国际应用物理知名期刊《Physical Review Applied》上。半导体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扩展可集成特性,被认为是最有可能实现通用量子计
-
中国科大在非厄米奇异点拓扑性质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杜江峰、荣星等人通过对金刚石量子比特的高精度量子操控,首次在量子体系中实现动力学环绕非厄米奇异点,并成功观测到基于奇异点的本征态转换。该研究成果以“Dynamically encircling an exceptional point in a real quantum system”为题,发表在近期的《物理评论快报》上。近年来,对非厄米量子物理的研究成为了热点,因其不同于传统厄米量子物理,展现出新奇的物理现象,在量子计算
-
中国科大首次实验实现量子信息掩蔽
中国科大郭光灿院士团队在光量子信息处理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李传锋、许金时等人与上饶师范学院李波、梁晓斌、南开大学陈景灵合作,实验实现了光量子信息的掩蔽,成功地将量子信息隐藏到非局域的量子纠缠态中。该成果2021年4月30日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量子信息掩蔽 (quantum information masking) 是近期发展起来的一种信息处理协议,它将量子信息由单个量子载体完全转移到多个载体间的量子纠缠态上,这样一来,仅从单个载体上将提取不到任何
-
Interstellar in a Quantum Simulator
Interstellar in a Quantum Simul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