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光灿
-
中国科大在任意子光量子模拟中取得重要进展
中国科大郭光灿院士团队在光量子模拟和拓扑量子计算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李传锋、韩永建、许金时等人与英国利兹大学教授Jiannis Pachos合作,模拟展示了一种基于仲费米子零模编织操作和魔术态萃取实现拓扑量子计算的方法。研究团队使用自主设计搭建的多模式光量子模拟器,研究了仲费米子零模的量子统计和量子互文性质。实验结果显示仲费米子零模编织过程对局域噪声免疫,并且保持量子互文资源守恒,因此有望通过编织操作和魔术态萃取等手段进行普适、容错的量子计算。该成果8月9日以研究长
-
中国科大实现用量子系统寻找黎曼函数零点
中国科大郭光灿院士团队在基于离子阱系统寻找黎曼函数零点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李传锋、黄运锋、崔金明等人联合西班牙理论物理学家Charles Creffield教授和German Sierra教授,利用周期性地驱动囚禁离子的量子状态,成功在实验上测量到黎曼函数的前80个零点。该研究成果7月14日发表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NPJ Quantum Information》上。伯恩哈德·黎曼于1859年提出了黎曼猜想,其核心内容为:黎曼ζ函数的非平凡零点的实数部分都是1/
-
中国科大提出并实现原创的“无噪声光子回波”量子存储方案
中国科大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存储及量子网络研究中取得原创性进展。该团队李传锋、周宗权研究组提出并实验实现无噪声光子回波,实测噪声比前人的结果降低了670倍,首次观察到单光子的光子回波并由此实现了高保真度的固态量子存储。该成果7月19日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自然·通讯》上。该工作从方案提出、理论分析到实验实现均由该团队完成,该方案被命名为“Noiseless photon echo”(无噪声光子回波,简称NLPE)并已申请发明专利,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量子存储方案。
-
中国科大实现室温下单个碳化硅自旋色心的高对比度读出与相干操控
中国科大郭光灿院士团队在碳化硅色心自旋操控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李传锋、许金时等人与匈牙利魏格纳物理研究中心Adam Gali教授合作,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单个碳化硅双空位色心电子自旋在室温环境下的高对比度读出和相干操控。这是继金刚石氮空位(NV)色心后第二种在室温下同时具有高自旋读出对比度和高单光子发光亮度的固态色心,该成果对发展基于碳化硅这种成熟半导体材料的量子信息技术具有重要意义。该成果于2021年7月5日在线发表于《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
-
中国科大观测到开放量子系统多步演化的记忆效应
中国科大郭光灿院士团队在开放量子系统的实验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李传锋、柳必恒等人与奥地利科学院理论物理学家合作,实验观测到开放量子系统多步演化的非马尔科夫性,证明了量子记忆效应的操作依赖性。该研究成果6月9日发表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记忆效应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例如疾病传播、生化过程、光纤通信等。记忆效应的长度、强度和结构等是表征物理演化的重要参数。在量子信息科学中,理解和控制记忆效应对于发展量子技术至关重要。由于系统和环境的耦合,开放量子系统的
-
中国科大在光量子芯片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中国科大郭光灿院士团队在光量子芯片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任希锋研究组与中山大学董建文、浙江大学戴道锌等研究组合作,基于光子能谷霍尔效应,在能谷相关拓扑绝缘体芯片结构中实现了量子干涉,相关成果以“编辑推荐文章( Editors' Suggestion)”的形式6月11日发表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拓扑光子学由于具有鲁棒性的能量输运性质,在光子芯片研究方向具有实用化的应用前景。产生拓扑相变的关键在于通过破坏系统的时间反演对称性或空间反演对称性,以
-
中国科大首次演示多模式量子中继并实现两个固态存储器的量子纠缠
中国科大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存储和量子中继领域取得重大进展。该团队李传锋、周宗权研究组利用固态量子存储器和外置纠缠光源,首次实现两个吸收型量子存储器之间的可预报量子纠缠,演示了多模式量子中继。该成果6月2日23点在线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上。图1 基于吸收型量子存储器实现量子中继的原理示意图由于单光子在光纤传输中的指数级损耗问题,量子态在光纤中传输的距离被限制在百公里量级。为了建立起全国乃至全球的量子网络,需要采用量子中继方案。其基本思路是把长程纠缠传输的任务
-
中国科大实现新型的固态自旋量子相干操控
中国科大郭光灿院士团队在碳化硅色心自旋操控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李传锋、许金时、王俊峰等人与匈牙利魏格纳物理研究中心Adam Gali教授合作,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反斯托克斯激发的固态自旋体系的相干操控,该技术在量子信息处理及量子精密测量中具有重要用途。该成果5月28日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自然·通讯》上。固态自旋色心是实现量子计算、量子网络和量子精密测量的重要物理体系。光探测磁共振(ODMR)技术是读取色心自旋信号的方法,也是实现各种量子技术的基础。传统的ODMR技
-
中国科大在硅基半导体量子芯片的自旋调控上取得重要进展
中国科大郭光灿院士团队在硅基半导体锗纳米线量子芯片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郭国平、李海欧等人与中科院物理所张建军和本源量子计算有限公司合作,首次在硅基锗空穴量子点中实现朗道g因子张量和自旋轨道耦合场方向的测量与调控,对于该体系更好地实现自旋量子比特操控及寻找马约拉纳费米子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研究成果以“Anisotropic g-factor and Spin-Orbit Field in a Germanium Hut Wire Double Quantum Dot”
-
中国科大在微波谐振腔探测半导体量子芯片上取得重要进展
中国科大郭光灿院士团队在微波谐振腔探测半导体量子芯片上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郭国平、曹刚等人与本源量子计算有限公司合作,利用微波超导谐振腔实现了对半导体双量子点的激发能谱测量。相关研究成果以“Microwave-resonator-detected excited-state spectroscopy”为题,发表在4月28日出版的国际应用物理知名期刊《Physical Review Applied》上。半导体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扩展可集成特性,被认为是最有可能实现通用量子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