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进展
-
中国科大首次实现三个力学量的不确定关系的实验检验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杜江峰院士领衔的研究团队和理论合作者首都师范大学费少明教授研究组,利用金刚石中的单自旋体系,首次实验检验了一类包含角动量三个分量的不确定关系。研究成果发表在5月4日的《物理评论快报》上[Phys.Rev.Lett.118,180402(2017)]。不确定原理是海森堡于1927年首次提出的。随后几年里,罗伯逊、薛定谔等人陆续导出了若干严格的不确定关系。作为量子力学中的一个著名结论,
-
中国科大在二维材料系列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基于理论首次实现过渡金属二硫族化合物纳米条带自下而上的可控生长
近日,中国科大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国际功能材料量子设计中心崔萍博士与校内外同行合作,揭示了过渡金属二硫族化合物锯齿型纳米条带边缘重构的普适性原子尺度机理;进一步,基于所发现的边缘重构模式的可调性,与实验结合首次实现了二硒化钼纳米条带自下而上的可控生长,并揭示了其微观机理。相关成果先后发表在《纳米快报》[Nano Lett. 17, 1097 (2017)]和《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 8, 15135 (2017)]上。 过渡金属二硫族化合物
-
中国科学家在基于光和超导体系的量子计算机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重要进展
近日,中国科大潘建伟教授及其同事陆朝阳、朱晓波等,联合浙江大学王浩华教授研究组,在基于光子和超导体系的量子计算机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重要进展。在光学体系,研究团队在去年首次实现十光子纠缠操纵的基础上,利用高品质量子点单光子源构建了用于玻色取样的多光子可编程量子计算原型机,首次演示了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ENIAC、TRADIC)的量子计算能力。在超导体系,研究团队打破了之前由谷歌、NASA和UCSB公开报道的九个超导量子比特的操纵,首次实现了十个超导量子比特的纠缠,并在此基础上
-
中国科大研究团队首次在室温固态体系中实验实现绝热量子质因数分解
中国科大杜江峰院士课题组利用金刚石中的自旋作为量子处理器,首次在室温大气条件下实现了基于固态单自旋体系的质因数分解量子算法。研究成果发表在3月31日的《物理评论快报》上 [Phys. Rev. Lett. 118, 130504 (2017)]。 RSA密钥体系是当今金融、网络等领域普遍使用的加密方式。其安全性的基础在于对经典计算而言,尚无有效的方法能在合理的时间内完成大数的质因数分解,因此RSA加密体系目前是安全的。1994 年,Peter Shor提
-
中国科大实验实现量子相干性蒸馏
近日,中国科大郭光灿院士领导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在量子相干性实验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实验室李传锋、项国勇研究组首次实验实现了基于辅助比特的量子相干性蒸馏。该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最近一期的美国光学协会(OSA)旗下杂志Optica上。量子相干性(quantumcoherence)作为一种对量子叠加性的量化,是量子物理与量子信息的核心所在,在各种量子任务(如量子计算、量子通讯等)中具有重要应用。近年来,随着对量子相干性度量的严格定义的提出,量
-
中国科大理论预言首类结构稳定的单层二维铁电材料
近日,中国科大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国际功能材料量子设计中心及物理系朱文光研究组与校内外同行合作,通过理论计算预言了首类同时具有面内和面外极化且单层稳定的二维铁电材料。该研究成果以“Prediction of intrinsic two-dimensional ferroelectrics in In2Se3 and other III2-VI3 van der Waals materials”为题,于4月7日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 [Nature Communi
-
中国科大首次在两比特系统中观测到严格的单向量子导引
中国科大郭光灿院士领导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在量子力学基础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实验室李传锋、许金时研究组在两比特系统中首次在实验中观测到多种测量设置的单向EPR量子导引。该研究成果4月5日发表在国际权威物理学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并被选为编辑推荐文章。1935年,爱因斯坦、波多尔斯基和罗森(EPR)描述了量子力学框架下“幽灵般”的现象:“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不同测量使另一个物体处于两个不同的状态”。薛定谔详细研究了这种现象,并提出了量子导引的概
-
中国科大在低维量子结构的制备和物性研究取得系列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大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国际功能材料量子设计中心与中科院强耦合量子材料物理重点实验室曾长淦教授研究组,成功制备强关联体系单晶纳米线和原子尺度的二维范德瓦尔斯异质结,并发现其物性被维度所显著调控。相关结果发表在《Nano Lett.》和《Nature Commun.》上。目前一维物理领域的重心主要局限于研究空间均匀的电子相。一个有趣的问题是,对于电子相分离体系,一维限域如何调控其物理特性?在锰氧化物La0.33Pr0.34Ca0.33MnO3单晶纳米线
-
中国科大提出在单个简并腔系统中模拟拓扑物理的新方案
中国科大郭光灿院士领导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在量子模拟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实验室周正威、周祥发等提出了一种只需要单个简并腔就可以模拟重要拓扑物理机制的新方案,从而大大简化了在光学谐振腔系统中仿真拓扑现象的物理需求。相关研究成果2月22日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Phys.Rev.Lett.118,083603(2017)]。拓扑物理是当前凝聚态理论和实验研究的热点,对该现象的研究不仅仅是物理学
-
中国科大提出双轴自旋压缩态新方案 可望在精密测量领域获得应用
中国科大郭光灿院士领导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在自旋压缩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实验室周正威等在单个光学微腔中利用相位锁定技术,提出了产生双轴自旋压缩态的新方案。相关研究成果2月24日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Phys.Rev.Lett.118,083604(2017)]。自旋压缩态是量子测量领域一类非常重要的问题,在精密测量方面有重要的应用。自旋压缩态主要有两类——单轴自旋压缩态和双轴自旋压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