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进展

  • 中国科大在小型化量子通信系统研制方面实现重要技术突破

    最近,中国科大潘建伟教授及其同事张军等在国际上首次实现1.25GHzInGaAs/InP单光子探测器单片集成读出电路,该技术突破可使高速量子通信终端设备中体积占比最大的探测器模块尺寸减小一个数量级以上,为未来研制小型化量子通信系统奠定了重要的器件基础。相关成果发表于光学领域权威期刊《光学快报》[OpticsLetters42,5090(2017)]。单光子探测器是微弱光测量最灵敏的仪器,在量子信息

    研究进展 2017年12月11日
  • 中国科大在量子通信领域获重要进展:首次实现可扩展量子中继器的光学演示

    近日,中国科大教授潘建伟及其同事陈宇翱、赵博等在国际上首次利用参量下转换光源实现了基于线性光学的量子中继器中的嵌套纠缠纯化(nested purification)和二级纠缠交换(two-hierarchy entanglement swapping)过程。基于该技术,以往量子纠缠交换过程中阻碍分发态被进一步相干操作的主要噪声可以被自动剔除,这为将来实现基于原子系综的可扩展线性光量子中继器提供了前瞻性的技术指引。这两项重要成果分别发表于国际学术权威期刊《自然•光子学》和《

    研究进展 2017年10月30日
  • 中国科大在一维量子液体研究领域获重要进展

    中国科大潘建伟教授及其同事苑震生等与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研究员管习文小组合作,通过对光晶格中的超冷原子进行量子调控和测量,结合量子可积系统理论,在国际上首次得到了一维有限温多体系统在经典气体和量子液体之间转变的量子临界性质,并通过测量其相位关联观测到了拉亭杰液体的幂定律关联特性,在低维量子多体系统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该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并被选为编辑推荐文章(Editors’Suggestion)。美国物理学会网刊Physics邀请该

    研究进展 2017年10月23日
  • 中国科大在二维材料半导体量子晶体管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中国科大郭光灿院士领导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在半导体门控量子点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实验室郭国平教授研究组与其合作者深入探索二维层状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应用于半导体量子芯片的可能性,实验上首次在半导体柔性二维材料体系中实现了全电学调控的量子点器件。该成果于10月20日在线发表在《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杂志上。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半导体门控量子点作为一种量子晶体管已经成为量子芯片的热门候选体系之一。以石墨烯为代表的二维材料体系因为其天然的单原

    研究进展 2017年10月23日
  • 中国科大在量子输运、量子等离激元研究领域取得重要新进展

    近期,中国科大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国际功能材料量子设计中心与中科院强耦合量子材料物理重点实验室曾长淦教授研究组在低维量子输运领域取得系列新进展,发现电子-等离激元耦合对石墨烯电子输运过程中的量子相干性有极大的增强效应,并实现氧化物界面二维电子气自旋轨道耦合的光学调控。相关研究成果相继发表在权威期刊《Phys.Rev.Lett.》和《NanoLett.》上。在固体中运动的电子与不同准粒子(声子、极化子等等)之间的多体耦合作用会

    研究进展 2017年10月19日
  • 中国科大实现拓扑相识别和其相变探测

    中国科大杜江峰院士领导的中科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在探测拓扑相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实验室核磁实验组的彭新华教授与理论合作者复旦大学孔令欣教授和万义顿教授合作,在国际上首次利用量子模拟方法,通过高精度量子控制实验手段在原理上唯一识别了一类二维晶格体系的不同拓扑相,探测并证实了这类拓扑相存在的广泛区域,向着利用实验手段研究复杂的量子物质和实现拓扑量子计算的方向迈出了重要一步。伦敦时间10月16日,该成果以研究长文的形式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物理》(Nature&nb

    研究进展 2017年10月17日
  • 中国科大在膜蛋白界面振动能量转移方面取得新进展

    中国科大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量子创新研究院、化学物理系罗毅教授研究团队叶树集研究员小组在膜蛋白界面振动能量转移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小组成功揭示了生物膜界面蛋白质酰胺键骨架振动的能量转移速率与途径,研究成果以“Ultrafast Vibrational Dynamics of Membrane-Bound Peptides at the Lipid Bilayer/Water Interface”为题发表于国际著名期刊《德国应用化学》(Angew. Chem. I

    研究进展 2017年9月19日
  • 中国科大实现电泵单分子单光子发射及其单光子源陈列的首次清晰展示

    最近,中国科大单分子科学团队的董振超研究小组,通过发展与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相结合的单光子检测技术和分子光电特性调控手段,首次清晰地展示了空间位置和形貌确定的单个分子在电激励下的单光子发射行为及其单光子源阵列。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杂志于9月18日发表了这项成果。单光子源的研究一直是量子信息领域的核心内容之一,清晰可控的高密度单光子源阵列更是构建量子芯片器件和量子网络的关键。在众多的单量子发光体(包括半导体量子点、原子、分子、色心等)中,单分子体系由于其发光频

    2017年9月19日
  • 中国科大实现综合性能最优的测风激光雷达

    中国科大窦贤康课题组夏海云与潘建伟课题组张强合作,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基于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的双频多普勒测风激光雷达。采用最精简的光学结构实现了系统最高稳定性,提高了测风激光雷达的实用性和可靠性,更适合机载、星载平台运行。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光学期刊《光学学报》。9月6日,美国光学协会(OSA)、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官方网站以“新闻发布(News Release)”形式,首次对我国激光雷达研究进行了专题采访报道。团队成员窦贤康(中)、上官明佳(左)、夏海云(右)与双频

    2017年9月14日
  • 中国科大在量子计算和量子模拟研究领域获重要进展:首次在超冷原子体系中观测到任意子激发

    最近,中国科大潘建伟教授及其同事苑震生、陈宇翱等在国际上首次通过量子调控的方法在超冷原子体系中发现了拓扑量子物态中的准粒子–任意子,并通过主动控制两类任意子之间的交换和编织,证实了任意子的分数统计特性,向着实现拓扑量子计算的方向迈出了重要一步。近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物理学》以研究长文的形式在线发表了这项重要研究成果。(a) 光晶格中的原子自旋纠缠态示意图(b) 任意子编织的示意图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粒子通常根据其

    研究进展 2017年9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