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江峰

  • 基于氮-空位单电子自旋探针的微观核磁共振技术取得阶段性重要突破

    近日,中国科大杜江峰教授研究组与德国斯图加特大学的J. Wrachtrup教授组合作,成功实现了(5nm)3体积样品质子信号的检测,取得微观核磁共振技术的突破性进展。该实验利用掺杂金刚石中距表面7纳米深度的氮-空位单电子自旋作为原子尺度磁探针,分别实现了(5nm)3体积液体和固体有机样品中质子信号的检测,其中包括的质子总数为一万个,其产生的磁信号强度相当于100个统计极化的核自旋。此实验为微观磁共振技术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该研究成果于2月1日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

    研究进展 2013年2月18日
  • 杜江峰教授研究组取得固态量子计算中退相干研究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大杜江峰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和香港中文大学刘仁保教授合作,在金刚石N-V空位色心构成的单电子自旋体系中观测到了反常退相干现象。反常退相干现象的存在显示出电子自旋周围环境的量子特性以及可控制性。该实验结果标志着在利用量子噪声进行量子信息处理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由于环境会对量子系统发生耦合干扰,使得系统的相干性不可避免地流失。这一在量子信息处理极为重要的效应,被称为退相干。根据经典的噪声理论,环境给电子自旋带来的影响被视作经典的随机涨落。根据这一经典模型可以得

    研究进展 2012年11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