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jer

  • 中国科大实现拓扑相识别和其相变探测

    中国科大杜江峰院士领导的中科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在探测拓扑相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实验室核磁实验组的彭新华教授与理论合作者复旦大学孔令欣教授和万义顿教授合作,在国际上首次利用量子模拟方法,通过高精度量子控制实验手段在原理上唯一识别了一类二维晶格体系的不同拓扑相,探测并证实了这类拓扑相存在的广泛区域,向着利用实验手段研究复杂的量子物质和实现拓扑量子计算的方向迈出了重要一步。伦敦时间10月16日,该成果以研究长文的形式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物理》(Nature&nb

    研究进展 2017年10月17日
  • 超导纳米线器件在单光子探测和数字电路中的应用

    超导纳米线器件在单光子探测和数字电路中的应用

    学术报告 2017年10月11日
  • A Few Good Photons: Active imaging with a little signal and a lot more noise

    A Few Good Photons: Active imaging with a little signal and a lot more noise

    学术报告 2017年9月22日
  • 中国科大实现电泵单分子单光子发射及其单光子源陈列的首次清晰展示

    最近,中国科大单分子科学团队的董振超研究小组,通过发展与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相结合的单光子检测技术和分子光电特性调控手段,首次清晰地展示了空间位置和形貌确定的单个分子在电激励下的单光子发射行为及其单光子源阵列。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杂志于9月18日发表了这项成果。单光子源的研究一直是量子信息领域的核心内容之一,清晰可控的高密度单光子源阵列更是构建量子芯片器件和量子网络的关键。在众多的单量子发光体(包括半导体量子点、原子、分子、色心等)中,单分子体系由于其发光频

    2017年9月19日
  • 中国科大在膜蛋白界面振动能量转移方面取得新进展

    中国科大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量子创新研究院、化学物理系罗毅教授研究团队叶树集研究员小组在膜蛋白界面振动能量转移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小组成功揭示了生物膜界面蛋白质酰胺键骨架振动的能量转移速率与途径,研究成果以“Ultrafast Vibrational Dynamics of Membrane-Bound Peptides at the Lipid Bilayer/Water Interface”为题发表于国际著名期刊《德国应用化学》(Angew. Chem. I

    研究进展 2017年9月19日
  • 中国科大实现综合性能最优的测风激光雷达

    中国科大窦贤康课题组夏海云与潘建伟课题组张强合作,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基于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的双频多普勒测风激光雷达。采用最精简的光学结构实现了系统最高稳定性,提高了测风激光雷达的实用性和可靠性,更适合机载、星载平台运行。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光学期刊《光学学报》。9月6日,美国光学协会(OSA)、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官方网站以“新闻发布(News Release)”形式,首次对我国激光雷达研究进行了专题采访报道。团队成员窦贤康(中)、上官明佳(左)、夏海云(右)与双频

    2017年9月14日
  • 中国科大在量子计算和量子模拟研究领域获重要进展:首次在超冷原子体系中观测到任意子激发

    最近,中国科大潘建伟教授及其同事苑震生、陈宇翱等在国际上首次通过量子调控的方法在超冷原子体系中发现了拓扑量子物态中的准粒子–任意子,并通过主动控制两类任意子之间的交换和编织,证实了任意子的分数统计特性,向着实现拓扑量子计算的方向迈出了重要一步。近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物理学》以研究长文的形式在线发表了这项重要研究成果。(a) 光晶格中的原子自旋纠缠态示意图(b) 任意子编织的示意图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粒子通常根据其

    研究进展 2017年9月12日
  • Machine Learning Highly Entangled Quantum States

    Machine Learning Highly Entangled Quantum States

    学术报告 2017年9月6日
  • 从“炼丹”到系统:金融科技中的计算机系统

    从“炼丹”到系统:金融科技中的计算机系统

    学术报告 2017年9月6日
  • A Mathematical Approach to Optimal Network Control

    A Mathematical Approach to Optimal Network Control

    学术报告 2017年9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