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jer
-
“墨子号”量子卫星成功实现洲际量子密钥分发
中国科大潘建伟教授及其同事彭承志等组成的研究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王建宇研究组、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国家天文台、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等,与奥地利科学院AntonZeilinger研究组合作,利用“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中国和奥地利之间首次实现距离达7600公里的洲际量子密钥分发,并利用共享密钥实现加密数据传输和视频通信。该成果标志着“墨子号”已具备实现洲际量子保密通信的能力,为未来构建全球化量子通信网络奠定了坚实基础。相关成果
-
贝尔不等式实验与保密增强
贝尔不等式实验与保密增强
-
Adaptive phase measurement with two-mode squeezed vacuum and parity measurements
Adaptive phase measurement with two-mode squeezed vacuum and parity measurements
-
The quantum internet – implications for society and the economy
The quantum internet – implications for society and the economy
-
Non-von Neumann computing using networks of optical parametric oscillators
Non-von Neumann computing using networks of optical parametric oscillators
-
中国科大首次实现海森堡极限的量子精密测量
中国科大郭光灿院士领导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在量子精密测量方向取得重要进展,该实验室李传锋、陈耕等人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全新的量子弱测量方法,实验上实现了海森堡极限精度的单光子克尔效应测量,这是国际上首个在实际测量任务中达到海森堡极限精度的工作,可利用的光子数达到十万个。该研究成果1月8日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自然·通讯》上。量子精密测量是量子信息科学中新发展起来的一个重要方向,旨在利用量子资源和效应实现超越经典方法的测量精度。该领域之前一个重要发现是,利用多光子纠缠态
-
中国科大实现半导体量子比特的高效调控
中国科大郭光灿院士领导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在新型量子比特编码方面再取新进展。该实验室郭国平教授研究组在半导体量子芯片中,创新性地引入第三个量子点作为控制参数,在保证新型杂化量子比特相干性的前提下,成功实现了量子比特能级的连续调节,极大地增强了杂化量子比特的可控性。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2017年12月29日出版的《PhysicsReviewApplied》上。开发与现代半导体工艺兼容的电控量子芯片是量子计算机研制的重要方向之一。由于固态系统环
-
Spectral factorable biphotons for an unfiltered heralded single photon source at telecom wavelength
Spectral factorable biphotons for an unfiltered heralded single photon source at telecom wavelength
-
中国科大在激发态载流子动力学与能量转换过程的微观机理研究方面取得系列新进展
在凝聚态物理领域,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凝聚态体系基态的物理性质已经较为成熟,然而对于激发态性质的描述,尤其是激发态载流子动力学,仍然存在很大的挑战。最近,中国科大物理学院与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国际功能材料量子设计中心赵瑾教授研究组在激发态动力学及相关能量转换的微观机理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相继发表在权威学术期刊《J. Am. Chem. Soc.》,《Nano Lett.》和《Nature Photonics》上。针对凝聚态体系
-
Topological dynamics in an optomechanical system
Topological dynamics in an optomechanical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