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jer
-
中国科大首次演示了光子在双折射干涉仪中的干涉行为
中国科大郭光灿院士团队在包含双折射晶体的干涉理论和实验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史保森教授、周志远副研究员等首次建立了双折射干涉仪的量子理论模型,揭示了光子在双折射干涉仪中的干涉行为,并在实验上得到完美的验证。这项研究成果6月26日发表在国际物理权威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Phys. Rev. Lett. 120,263601(2018)]。干涉仪是现代科学技术不可缺少的工具,被广泛用于研究光学以及相关的其它科学领域。自狄拉克时代起,人们就对光子的干涉行为
-
中国科大首次在量子行走中直接测量拓扑不变量
中国科大郭光灿院士团队首次在量子行走中直接测量拓扑不变量:该团队李传锋、韩永建、许小冶等人提出基于时间复用的新型量子行走方案,建成了50步的光学量子行走实验系统,并基于该系统首次直接测量具有手征对称性的量子行走中的体拓扑不变量。该成果6月26日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量子行走是量子信息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理论上已经证明基于该模型可以实现普适的量子计算。尽管目前已有多种实现量子行走的物理系统,但如何提高其行走规模一直是个重大难题。李传锋研究组通过多年尝试,成功建成可以
-
Dispersive Quantum Interface with Atoms and Nanophotonic Waveguides
Dispersive Quantum Interface with Atoms and Nanophotonic Waveguides
-
中国科大首次实现零磁场核磁共振的普适量子控制及其保真度评估
中国科大杜江峰院士领导的中国科学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在零磁场核磁共振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实验室的彭新华教授课题组与德国亥姆霍兹研究所、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合作,首次实现了零磁场核自旋体系的普适量子控制和发展了用于评估量子控制和量子态的方法,这一成果有望推动零磁场核磁共振在生物、医学、化学以及基础物理领域中的应用。该研究工作以“Experimental Benchmarking of Quantum Control inZero-field Nuclear Mag
-
Time reversal and the electron electric dipole moment
Time reversal and the electron electric dipole moment
-
Statistical Computing with Coherent Nanophotonic Circuits
Statistical Computing with Coherent Nanophotonic Circuits
-
Quantum simulations of non-equilibrium dynamics with ion spin chains
Quantum simulations of non-equilibrium dynamics with ion spin chains
-
中国科大首次实现容忍光子损失的玻色采样实验
中国科大潘建伟教授及其同事陆朝阳等与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尤立星研究员小组合作,实验研究了一种量子计算模型“玻色采样”对光子损失的鲁棒性,证明容忍一定数目光子损失的玻色采样可以带来采样率的有效提升。该研究成果为通过玻色采样实现量子霸权开辟了一条高效的途径,于6月6日以“编辑推荐文章”(Editors’Suggestion)的形式在线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美国物理学会Physics网站邀请澳大利亚量子计算和量子通信技术国家研究中心Austin Lun
-
BLACK HOLE ENTROPY: from a quantum optical perspective
BLACK HOLE ENTROPY: from a quantum optical perspective
-
Spin transport and many-particle entanglement in cold atomic ensembles
Spin transport and many-particle entanglement in cold atomic ensemb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