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jer

  • 美欧加日四大量子产业联盟联合成立量子技术国际协会

    据日本共同社2月1日报道,日本的量子革命战略产业联盟(Q-STAR)与美国的量子经济发展联盟(QED-C)、欧洲的量子产业联盟(QuIC)和加拿大量子产业联盟(QIC)共同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MoU),四大量子产业联盟正式成立国际量子产业协会理事会。该理事会旨在加强参与财团之间在量子技术发展目标和应用方法方面的沟通和协作。量子技术作为一项能使得经济和社会取得飞跃式发展的革新技术,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目标一致的国家和区域希望加强这一领域的交流合作。日本、美国、欧洲和加拿大各量子产业联盟选择强强联手,希望在国际合作层面上推动和加强量子生态系统。除了在量子技术的国际规则制定和知识产权管理方面开展合作外,新成立的量子技术国际协会还将致力于推动全球供应链的可视化。其中,参与量子技术国际协会的日本企业和组织有65家,包括东芝、丰田汽车、日立、NTT、NEC等。参考资料:https://china.kyodonews.net/news/2023/02/cb7d72cd4b3e.htmlhttps://www.businesswire.com/news/home/20230131005218/

    前沿动态 2023年2月1日
  • 欧盟委员会发布量子技术旗舰计划阶段性报告

    1月31日,欧盟委员会发布了一份关于量子技术旗舰计划(Quantum Technologies Flagship)最初三年阶段的报告《Quantum Tech Flagship Ramp-up Phase Report》。报告回顾了旗舰计划的量子研究项目实施的具体成就和主要经验教训。欧洲量子技术旗舰计划于2018年推出。旗舰计划的启动阶段内(2018-2022年),旗舰计划支持了量子通信、量子计算、量子模拟、量子传感和测量以及基础量子科学的24个项目。在资助旗舰项目和QuantERA(支持31个欧洲国家的量子研究)方面,欧盟自2016年以来为欧洲量子研究提供了超过1.75亿欧元的资金;科研方面,所有参与量子技术旗舰计划的1654名科学家和236个组织通过合作,发表了1313篇科学论文(包括223篇在审论文);量子技术的商业应用方面,成立了25家初创公司,申请了105项专利,其中64项已经获得授权。报告中,量子技术重点领域的主要成就包括:量子计算: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量子计算机系统。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将提供一个100量子比特的量子计算机作为项目成果;实现了一个首创的50量子比

    前沿动态 2023年1月31日
  • 中国科大首次在固态体系实现保真度99.92%的量子CNOT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杜江峰、石发展等人在量子操控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基于金刚石氮-空位(Nitrogen-Vacancy,NV)色心量子比特实现了保真度99.92%的量子CNOT门(量子受控非门)。该项研究成果以99.92%-Fidelity CNOT Gates in Solids by Noise Filtering为题发表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Phys. Rev. Lett.130, 030601(2023)]上。图:金刚石石氮-空位色心及其周围的核自旋示意图,形状脉冲用来抵抗核自旋产生的噪声。高保真两比特量子门在量子信息处理,特别是容错量子计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量子比特会不可避免地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这极大地降低了逻辑门的保真度,对于固态量子系统更是如此。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超导、离子阱、固态缺陷和量子点等量子系统,已经实现了保真度超过容错阈值(约99%)的两比特门。然而,可实用的大规模量子计算要求门保真度至少达到99.9%,此前仅离子阱体系实现了保真度约为99.9%的两比特门。固态体系由于受到更为嘈杂的固态环境的干扰,实现超过99.9

    研究进展 2023年1月29日
  • 中国科大观测到基于简并腔中涡旋光子的非厄米奇异点

    中国科大郭光灿院士团队在基于简并腔中涡旋光子的拓扑量子模拟上取得新进展。该团队李传锋、许金时、韩永建等人利用简并光学谐振腔内的涡旋光子构建非厄米人工轨道角动量晶格,观测到了非厄米奇异点。该成果于1月25日发表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科学·进展》上。奇异点(exceptional point, EP)是非厄米系统的独特性质,它们存在于与周围环境有能量交换的开放系统中,是拓扑物理重要的研究对象。此前李传锋、许金时等人已利用光的轨道角动量构建一维的人工拓扑晶格,成功搭建了基于简并腔中涡旋光子的拓扑量子模拟平台[Nature Commun. 13, 2040 (2022)]。基于这一平台,在本成果中研究组巧妙地引入一个参数赝动量,并在人工轨道角动量与参数赝动量构成的二维动量空间中构建了狄拉克点。进一步通过在人工轨道角动量晶格上引入偏振非平衡损耗(图1A所示),使动量空间中的狄拉克点劈裂成一对奇异点。图1:实验原理与实验结果图。 (A)人工轨道角动量晶格示意图。圆圈代表轨道角动量,m为轨道角动量量子数,红色和蓝色分别代表左旋和右旋圆偏振光,直线箭头代表模式间相互作用,曲线箭头代表耗散。(

    研究进展 2023年1月29日
  • 国内多个省份政府工作报告提及量子科技布局

    春节伊始,国内多省进一步推进量子科技发展,加强量子科技发展战略谋划和系统布局。主要如下:1月19日,安徽省发布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2年安徽科技创新策源地建设实现重大突破。量子通信、量子计算、核聚变等领域原创成果世界领先。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任务包括强化国家实验室、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科学装置群,推动量子信息、聚变能源、深空探测等科创引领高地建设。1月20日,四川省发布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加快布局卫星互联网、量子信息设施。做大做强优势制造业。前瞻布局先进计算、量子通信、工业元宇宙、类脑智能等未来产业。同日,福建省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布局人工智能、量子科技、元宇宙等未来产业,打造大数据、物联网、卫星应用等千亿产业集群,实现数字经济增加值2.9万亿元以上。1月28日,江苏省发布2023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快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绿色低碳、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支持顶尖科学家领衔实施一批前沿引领技术基础研究重大项目。此外,1月16日,山东省委书记林武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表示

    前沿动态 2023年1月28日
  • DARPA与微软等企业合作加速量子计算系统开发

    1月31日,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宣布和微软及其他两家量子计算公司参与未开发的实用规模量子计算系统(US2QC)项目(Underexplored Systems for Utility-Scale Quantum Computingprogram)。US2QC将确定未充分探索的商业方法是否可以从当前的量子能力发展为原型容错量子计算机,并最终发展为公用事业规模级的量子计算机。DARPA国防科学办公室US2QC项目经理Joe Altepeter表示:“专家们对于基于传统设计的公用事业规模级量子计算机的实现是否还需要几十年时间或者更快而持不同意见。US2QC的目标是减少未充分探索的量子计算系统带来战略之外的危险。我们提议通过资助更多专家加入进来合作,并对他们提出的解决方案提供严格的政府验证,以确定其可行性。对美国而言,该计划的最终结果是双赢。”US2QC项目初始阶段选择的公司是:Microsoft Corporation:位于华盛顿州雷德蒙德的微软公司正在构建一个基于拓扑量子位架构的工业规模量子系统,微软认为这将使他们的机器小到可以放在壁橱里,速度快到足以在实际时间

    前沿动态 2023年1月28日
  • 美国和意大利发布量子科技合作联合声明

    1月26日至27日,意大利政府主办了第14届美国-意大利科技合作联合委员会会议(JCM)。美国国务院负责海洋国际环境与科学事务的助理国务卿Monica Medina、美国驻罗马大使馆临时代办Shawn Crowley、负责外交和国际事务的副国务卿Maria Tripodi,与意大利驻美国大使馆副馆长Mr. Alessandro Gonzales、综合促进与创新部主任Mr. Giuseppe Pastorelli参加会议。JCM于1998年启动,定期就美国的一些最重要的科学和技术进行交流合作,确定未来合作的优先事项。本次JCM召集了来自意大利和美国的政府机构和研究机构代表,讨论内容包括环境和气候科学、粒子与核物理学和天体物理学、健康研究及新兴技术等。两国代表团一致认为,科技合作受到民主价值观、公平、公平竞争、研究自由、公开、诚信和透明的影响,双方同意继续开展研究合作,包括加强物理学和天体物理学、地球科学、应用和观测、健康与生命科学、气候变化和减、高级材料、量子信息科学、数字化转型和人工智能以及能量转换等领域的合作机会。JCM强调了科学进步对社会的重要性,双方表达了在上述优先领域加

    前沿动态 2023年1月27日
  • 欧洲专利局发布量子计算专利报告

    1月25日,欧洲专利局(European Patent Office, EPO)发布了有关量子技术的公开出版专利报告。此报告概述了量子计算及其细分领域的重要专利趋势,其核心观点主要有:1.过去十年,量子计算领域的发明数量成倍增长;总体而言,增长率高于所有技术领域。2.量子计算领域的专利数量高于国际专利申请的平均数量,表明对所涉技术和跨国商业化战略的经济期望很高。3.“量子计算的物理实现”、“量子纠错/缓解”和“量子计算和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子领域专利呈现动态增长趋势,发明数量也成倍增加。4.在量子计算领域,大约有十分之一的欧洲专利是由多个专利申请人共同申请的,且专利合作者们来自各个大洲,这表明该领域开展了积极的合作。报告指出,没有任何迹象表明量子计算领域的动态发展会放缓。未来几年,随着越来越深入到更复杂的数字化领域,量子科技领域的创新和合作将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重要,需要更多的鼓励和培养,以确保社会可以受益于该领域。参考资料:https://www.epo.org/news-events/news/2023/20230125.html

    前沿动态 2023年1月25日
  • 使用量子涨落表征量子模拟器的保真度

    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的研究团队揭示了由相互作用多体系统的部分测量引起的涌现随机性,并且利用该现象开发了一种新的基准协议,可以应用于现有的量子模拟器,根据它们的量子波动模式来衡量它们的保真度。该成果于1月18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在单原子的尺度上,物理学变得与经典世界迥然不同。研究人员正致力于使用量子模拟模拟器来揭示、利用和控制这些奇怪的量子效应,并通过激光和磁场进行探测。但要想从量子模拟器中收获真知灼见,首先得信任它们。或者说,研究人员必须确保他们的量子装置具有“高保真度”,能够准确地反映量子行为。例如,如果一个原子系统很容易受到外界噪声的影响,那么研究人员可以模拟一个没有噪声的量子效应。来自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的研究团队发现了一种新的量子现象:原子的量子涨落存在某些随机性,这些随机性呈现出普遍的、可预测的模式。既随机又可预测的行为听起来可能是矛盾的,但研究团队证实,某些随机波动确实可以遵循可预测的统计模式。更重要的是,研究人员已经将这种量子随机性作为表征量子模拟模拟器保真度的工具。研究人员假设,如果他们能够开发出一种精确代表量子模拟器的动力学和普遍随机波动的

    前沿动态 2023年1月18日
  • 中国科大利用可重构微型光频梳实现kHz精度波长计

    中国科大郭光灿院士团队在微腔光学频率梳的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董春华教授及合作者邹长铃等人提出一种普适的微腔色散调控机制,实现了光频梳中心频率和重复频率的实时独立调控,并应用于光学波长的精密测量,将波长的测量精度提升到kHz量级。相关研究成果1月12日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近年来,基于光学微腔的孤子微梳在精密光谱学、光钟、微波光子学、天文学等领域引起了极大的研究兴趣。然而,由于环境和激光噪声以及微腔中额外非线性效应的影响,孤子微梳的稳定性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这成为微光梳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个主要障碍。在之前的工作中,科学家们通过控制材料的折射率或者微腔的几何尺寸以实现实时反馈,从而稳定并调控光频梳,这种方法会引起微腔内所有共振模式同时近乎均匀的变化,缺乏独立调控梳齿频率和重复频率的能力,这大大限制了微光梳在精密光谱、微波光子、光学测距等实际场景中的应用。针对这一难题,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新的物理机制实现了对于光频梳中心频率和重复频率的独立实时调控。通过引入两种不同的微腔色散调控手段,该团队能够对微腔不同阶次的色散进行独立控制,从而实现光频梳不同梳

    研究进展 2023年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