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jer

  • Studying Quantum Magnetism with few cold atoms

    Studying Quantum Magnetism with few cold atoms

    学术报告 2016年3月8日
  • Dynamical phases in quenched spin–orbit-coupled degenerate Fermi gas

    Dynamical phases in quenched spin–orbit-coupled degenerate Fermi gas

    学术报告 2016年3月2日
  • 中国科大研究成功新型量子比特编码 可同时实现快速操控和长相干时间

    中国科大郭光灿院士领导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在新型量子比特编码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实验室郭国平研究组及合作者首次在砷化镓半导体量子芯片中成功实现量子相干特性好、操控速度快、可控性强的电控新型编码量子比特,研究成果发表在2月25日出版的国际权威杂志《物理评论快报》上。与现代计算机一样,“量子芯片”是未来量子计算机的“大脑”。开发与现代半导体工艺兼容的电控量子芯片是量子计算机研制的重要方向之一。该研究组致力于半导体量子芯片的开发,沿着电荷编码量子比特实现超

    研究进展 2016年3月1日
  • 强关联超冷6Li量子气体

    强关联超冷6Li量子气体

    学术报告 2016年2月29日
  • Building synthetic quantum systems with atoms and photons – New frontiers for quantum optics

    Building synthetic quantum systems with atoms and photons – New frontiers for quantum optics

    学术报告 2016年2月25日
  • 中国科大实现综合性能国际最优的单光子源

    中国科大潘建伟、陆朝阳等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基于半导体量子点的高效率和高全同性的单光子源,综合性能达到国际最优,为实现基于固态体系的大规模光子纠缠和量子信息技术奠定了科学基础。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日前以“编辑推荐”的形式发表了这一研究成果,并在美国物理学会的Physics网站专门撰文介绍。量子点是通过分子束外延方法制备的半导体量子器件,又被称为“人造原子”,原理上可以为量子信息技术提供理想的单光子源。为了能够真正用于可扩展、实用化的量子信息技术,单

    研究进展 2016年1月26日
  • 迈向量子隐形传输薛定谔的细菌

    迈向量子隐形传输薛定谔的细菌

    学术报告 2016年1月25日
  • 中国科大通过碳原子的协同“四重奏”在石墨烯分子条带中实现自旋量子通道转换

    近日,中国科大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国际功能材料量子设计中心崔萍博士与曾长淦教授研究组理论与实验互动性合作,在石墨烯分子条带自旋电子学研究方面取得重要新进展,证明在锯齿型石墨烯分子条带间引入碳四元环,可以有效地打破边缘自旋量子通道的简并度,并以100%的可靠率翻转边缘态的自旋取向,以电荷掺杂的形式选择与控制所需要的单一自旋通道,从而多方位地展示了未来自旋电子学中不可或缺的自旋开关功能,同时实验上也制备出碳四元环连接的石墨烯分子条带。该研究成果以“Carbon Tet

    研究进展 2016年1月19日
  • Towards Materials Realization of Topological Superconductors

    Towards Materials Realization of Topological Superconductors

    学术报告 2016年1月18日
  • 中国科大实现零容量量子信道的量子信息有效传输

    中国科大郭光灿院士领导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在量子信道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实验室李传锋、许金时研究组与其合作者深入研究噪声信道量子容量的激活问题,在实验上首次实现了零容量量子信道中量子信息的双向传输。成果1月8日发表在《科学·进展》杂志上。信道容量是通讯领域最基本的问题,它刻画了信道在噪声环境下有效地传输信息的能力。经典信道的容量问题可由香农第二定理很好地描述,然而量子信道的容量问题要复杂的多。量子信道不仅可以传输经典信息,还可以传输私密信息和量子信息,每种情

    研究进展 2016年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