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光灿

  • 中国科大在纳米谐振子的声子模式相干操控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中国科大郭光灿院士团队在纳米谐振子声模相干操控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郭国平教授、宋骧骧副研究员、邓光伟副研究员(现电子科技大学研究员)等人与美国加州大学默塞德分校田琳教授,以及本源量子公司合作,实现了空间上非直接连接的谐振子之间的声子模式相干操控。相关研究成果以“Coherent phonon dynamics in spatially separated graphene mechanical resonators”为题,发表在3月2日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研究进展 2020年3月4日
  • 中国科大首次利用纠缠测量实现量子定向

    中国科大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定向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李传锋、项国勇研究组与复旦大学朱黄俊和北京理工大学尚江伟合作,基于量子纠缠测量技术实验实现了高效的量子定向。该研究成果于2月13日在线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量子定向任务是指发送者Alice利用量子资源把空间中的某个任意方向发送给接收者Bob,它在定位导航等领域具有重要用途。一个简单的量子定向方案是Alice发送带自旋的粒子给Bob,粒子自旋的指向就是要发送的方向。早在1999年,瑞士日内瓦大学的

    研究进展 2020年2月20日
  • 中国科大实现量子态在非相干操作下的转化

    中国科大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相干性理论与实验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李传锋、项国勇等人与波兰华沙大学以及德国乌尔姆大学理论物理学家合作,首次在理论上完全解决量子比特在非相干操作(不增加相干性的操作)下的转化问题并设计实验进行了验证,该成果2月13日发表在国际著名物理学学术期刊《npj Quantum Information》上。量子相干性(quantum coherence)作为一种对量子叠加性的量化,是量子物理与量子信息的核心所在,在各种量子任务(如量子计算、量子

    研究进展 2020年2月15日
  • 中国科大实现超越标准量子香农理论的量子通信

    中国科大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通信实验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实验室李传锋、柳必恒等人与香港大学理论物理学家合作,首次实现量子信道因果序的相干叠加,证实这种非定序因果结构相比标准的量子香农理论在传输经典信息和量子信息上都具有优势,该成果1月24日发表在国际物理学著名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香农理论是经典信息论的基础,其中信息载体是经典系统。如果把信息载体推广到量子系统则得到标准的量子香农理论,它是量子通信与量子信息的基础,已经在量子信息压缩、噪声信道中的信息传输、纠缠

    研究进展 2020年2月3日
  • 中国科大实验验证纠缠鲁棒性与拓扑相的关系

    中国科大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行走方向取得新进展:该团队李传锋、韩永建和许小冶等人首次提出并实验验证量子行走中纠缠鲁棒性在不同拓扑相下存在显著差异,并以此进一步实现了拓扑相及其相变的探测。相关研究成果于1月14日发表在《Optica》。量子纠缠已被证明在量子度量、量子密钥分发和量子计算等量子信息处理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建立系统拓扑性质与纠缠鲁棒性之间的联系是量子信息中的重要问题,为此既需要量化系统中的纠缠度量,还需要对系统的拓扑相进行完整分类。量子行走系统提供了研究

    研究进展 2020年1月15日
  • 中国科大首次利用人工智能实现多重非经典关联的同时分类

    中国科大郭光灿院士团队在人工智能与量子力学基础研究交叉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该实验室李传锋、许金时等人与南方科技大学翁文康教授以及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任昌亮研究员等人合作,将机器学习技术应用于研究量子力学基础问题,首次实验实现了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多重非经典关联的同时分类。该成果于2019年11月6日发表于国际物理学权威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1935年,爱因斯坦、波多尔斯基和罗森发表了著名的质疑量子力学完备性的文章,后来被称为EPR佯谬。随着薛定谔和贝尔等众多科学

    研究进展 2019年11月9日
  • 中国科大首次实验实现噪声适应的量子精密测量

    中国科大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相干和量子精密测量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李传锋、黄运锋研究组与英国合作者在线性光学系统中实验验证了纠缠态的相干性对横向噪声的适应性,并进一步验证在横向噪声中纠缠态探针的量子测量精度仍可超越标准量子极限。该项研究成果2019年11月1日发表在国际权威物理学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量子信息技术通过对量子态的操控实现信息的安全传输和存储,高效获取和运算等,然而量子系统不可避免的会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引入噪声,导致量子态非常脆弱。如何抵抗噪声是目

    研究进展 2019年11月6日
  • 中国科大首次实现测量设备无关的高维量子导引

    中国科大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力学基本问题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实验室李传锋、柳必恒等人与澳大利亚的理论物理学家合作,首次实验观测到测量设备无关的高维量子导引,并用其产生私密量子随机数。该研究成果2019年10月23日发表在国际权威物理学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量子导引是介于量子纠缠和贝尔非局域性之间的一类量子非局域特性,描述了作用在纠缠粒子对中一个粒子上的局域测量能够非局域地影响另一个粒子的状态的能力。量子导引在量子密钥分发、量子信道鉴别、随机数产生等量子信息任务中具

    研究进展 2019年10月25日
  • 中国科大实现纳米级空间分辨电磁场量子传感

    中国科大郭光灿院士团队在实用化量子传感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的孙方稳小组实验实现50纳米空间分辨力高精度多功能量子传感。该系列研究成果发表在应用物理权威期刊《Physical Review Applied》上。微纳光电子技术已经成为当前信息领域的核心技术之一,同时也在能源、环境、生物医学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一般情况下,微纳光电子器件具有尺寸小、电磁场强度低且易受干扰等特点。因此,微纳电磁场探测技术需要同时解决高空间分辨力、高测量灵敏度及对待测量非破坏性等难题和挑

    研究进展 2019年10月21日
  • 中国科大首次实现纠缠系统波函数的直接测量

    中国科大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力学基本问题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的李传锋、许小冶等人与斯德哥尔摩大学Yaron Kedem博士合作,首次提出并实验实现了多体非局域波函数的直接测量。该研究成果于10月9日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并入选“编辑推荐”论文。美国物理学会网站“物理新闻与评论”栏目以《直接测量纠缠态》为题专文报道本项成果。波函数是量子力学最核心的概念之一,不论是单体还是多体量子系统,其状态都可以用波函数完全刻画。目前最常用的测量波函数的方法是量

    研究进展 2019年10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