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动态
-
磁性超导材料首次在室温下获得
俄罗斯量子中心科研人员首次在室温下获得了磁性超导材料。有关专家认为,借助该技术未来可创建不需要复杂和昂贵冷却装置的量子计算机。相关研究发表在《科学报告》杂志上。通常情况下,量子效应可在基本粒子中观察到,只有在非常低的温度下能够观察到宏观量子现象。近年来,磁性超导材料吸引了科学家的注意。它是指含有磁性离子的超导材料,相关研究集中在磁性与超导性相互作用、两者共存可能性等方面。早期对元素、合金和化合物的研究都认为,磁性和超导性不可能在同一材料中同时存在,因为磁性离子与导电电
-
宏观物体量子纠缠证据确凿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美国《科学》杂志近日发表两项量子力学重磅突破:其中一项研究,科学家发现了宏观物体量子纠缠的直接证据;另一项研究则实现了对不确定性原理的“规避”,而这正是量子力学的基本定律之一。这两项实验都以确凿的证据证明了宏观物体也可以实现量子纠缠,不但有望在未来量子网络中提供长期网络节点,还能极大地推动暗物质与引力波探测相关技术研发。如果说量子力学有什么“令人讨厌”之处,那就是人们会认为这一领域很大程度上如同“想象”的学科——在现实中几乎不可能看到。实际上,量子力
-
机器学习新算法更好描述量子系统模型
近日,英国布里斯托大学量子工程技术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在《自然·物理学》杂志上发表一篇新论文,解释了一种通过充当自主代理,使用机器学习对哈密顿模型进行逆向工程的算法。这种新算法对量子系统基本物理原理提供了宝贵见解,有望带来量子计算和传感领域的重大进步,并有可能翻开科学研究的新篇章。在物理学中,粒子系统及其演化都是通过数学模型来描述的,这需要理论和实验相互验证。更复杂的则是在量子力学水平上描述粒子相互作用的系统,这通常需要使用哈密顿模型来完成。但量子态的性质使这一过程变得更
-
三个量子节点支起量子互联网新架构
来自荷兰量子计算公司QuTech的研究人员成功实现将3个量子设备连接在同一个网络中。此外,他们还实现了关键量子网络协议的原理证明演示。该发现标志着迈向未来量子互联网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相关研究成果于当地时间15日发表在《科学》杂志上。量子纠缠为量子计算机提供了巨大的计算能力,是未来量子互联网上共享量子信息的基础资源。过去10年,通过将共享直接物理链路的两个量子设备连接在一起,科学家迈出量子互联网的第一步。然而,能够通过中间节点(类似于路由器)传递量子信息对于创建可扩展的
-
科学家发现量子点发光强度倍增方法
俄罗斯国立核研究大学的科学家们在国际科学团队的支持下发现了使量子点的发光强度倍增的方法。研究人员认为,该发现将大大提高将量子点用于显示器及光学量子信息技术领域的吸引力。这一发现近日发表在《物理化学快报》上。光致发光量子点目前被广泛应用于LED和显示器制造领域,而且也是量子信息技术领域量子发射器的基础。上述研究工作的主要作者、国立核研究大学研究员维克多·克里文科夫表示,这种效应是在研究薄膜混合材料中等离子体-激子耦合时发现的。先前已知的增强量子点发光强度的方法——珀
-
八节点新型量子通信网试验成功
近日,一个国际科研团队在英国布里斯托尔市成功建立一个新型量子通信试验网络,实现了8个节点的密钥集中生成和分发。这一新的网络架构价格便宜,具有可扩展性,有望促进量子互联网的发展。相关成果发表在《科学·进展》上。数十年来,量子已被视为标准加密技术的革命性替代者。量子密钥分发(QKD)允许通信双方共享用于加密和解密信息的密钥,而没有被拦截的风险,但迄今为止,该技术仅在两个用户之间有效。如果要以这种方式链接多个通信伙伴,则每个参与者都必须彼此连接,这需要大量昂贵的硬件。建立这
-
科学家极大提高量子点自发发射率
俄罗斯国立核研究大学研究人员首次提高了量子点的自发发射率,并使其。这一成果可用于解决创建量子计算机的关键问题,也可将生物医学监测技术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相关研究发表在最近的《光学快报》上。量子点是低维荧光纳米结构,在光与物质相互作用领域有着极大应用潜力。量子点能够在非常广的范围内吸收光,在长波的很窄区间发射光,即某一特定的颜色决定一个量子点的“发光”。这些特性使其非常适合生物体的超灵敏多色配准,用于医学诊断。此外,从照明器材、太阳能电池到量子计算的量子位,都是量子
-
量子计算机首次成功模拟化学反应
据英国《新科学家》网站近日报道,谷歌公司研究人员首次借助量子计算机,成功模拟了一个化学反应!他们表示,尽管这一反应很简单,但却是量子计算机走向实用化的重要一步。未来有一日,科学家或许可借助量子模拟来研发新化学物质。相关研究发表于最新一期《科学》杂志。研究人员解释说,由于原子和分子是受量子力学控制的系统,因此量子计算机有望成为精确模拟它们的最佳工具。量子计算机使用量子比特存储信息并执行计算,但一直很难达到模拟大原子或化学反应所需的精度。在最新研究中,谷歌团队使用该公
-
新方法可为量子态延时万倍
美国科学家在近日出版的《科学》杂志撰文指出,他们用一种简单的方法,使量子系统保持运转(相干)的时间比以前延长了1万倍。尽管他们只在固态量子比特系统上测试了这一技术,但该技术应适用于其他多种量子系统,有望彻底改变量子通信、计算和传感等领域。研究人员解释说,量子技术有望帮助科学家实现几乎无法破解的网络或功能极其强大的计算机等高精尖技术。鉴于此,美国能源部于7月23日发布了未来量子互联网搭建蓝图。但要实现这些宏伟愿景面临一个巨大挑战:量子状态需要极安静且稳定的运行空间,因为
-
迄今错误率最低量子比特面世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美国科学家称,在为不出错量子计算机制备并测量量子比特方面,他们创造了新纪录:错误率仅为0.03%,为迄今最低,有望推进量子计算机的研发工作。最新研究资深作者、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物理学和天文学教授埃里克·哈德森表示,当前功能最强大的量子计算机是“嘈杂中等规模量子”(NISQ)设备。这里“中等规模”指的是现在可以获得的量子计算机的尺寸大小——可能大到足以执行某些高度专业化的任务(如新药和新材料的设计等),超出了当今超级计算机的能力范围。“嘈杂”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