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建国

  • 中国科大实现分子内电子-振动耦合作用的实空间直接观察

    最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侯建国院士单分子科学团队的董振超、张杨研究小组与燕山大学田广军研究组合作,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诱导发光技术,对单个分子内电子-振动态发光进行了亚纳米分辨的成像表征,首次从实空间直接观察到了分子振动对电子态及其跃迁的影响,并结合理论计算,深刻揭示了电子-振动耦合如何影响电子跃迁和分子光谱的微观机制,为理解电子-振动耦合和分子光谱提供了重要的基本科学信息。该成果于2021年2月24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上在线发表。分子系统中的电子-振动耦合,即

    研究进展 2021年3月11日
  • 中国科大在单分子精密测量中取得重要进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单分子科学团队侯建国院士、王兵教授、谭世倞教授等发展了多种扫描探针显微成像联用技术,实现了对单分子在电、力、光等外场作用下不同内禀参量响应的精密测量,在单化学键精度上实现了单分子多重特异性的综合表征,这一研究成果于近期发表在《科学》杂志上(Science 2021, 371, 818–822)。精确测定分子的化学结构、识别其化学物种一直是表面科学的核心问题。即使在单个分子层次上,分子结构、电子态及其激发态、化学键振动、反应动力学行为等多维度的内禀属性均

    研究进展 2021年2月20日
  • 中国科大实现亚纳米分辨的近场单分子光致荧光成像

    最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侯建国院士团队的董振超研究小组,在近场荧光成像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将成像空间分辨率大幅提升,推进至~8Å的亚纳米分辨水平,从而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亚分子分辨的单分子光致荧光成像,为在原子尺度上展显物质结构、揭示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本质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该成果于2020年8月10日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光子学》上在线发表。审稿人认为“这将是该领域里的一篇重要文章,并在广泛的研究领域中产生重大影响。这项工作对于利用原子尺度的光来开展超灵敏光谱显微学研究,无

    研究进展 2020年8月11日
  • 中国科大在单分子拉曼成像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提出扫描拉曼埃分辨显微术

    最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侯建国院士领衔的单分子科学团队的董振超研究组与罗毅研究组,在单分子拉曼成像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将空间分辨率推向新极限,实现了埃级单化学键分辨的分子内各种振动模式的实空间成像,并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分子化学结构重构技术扫描拉曼埃分辨显微术(Scanning Raman Picoscopy,SRP)。该成果于2019年11月8日在《国家科学评论》上在线发表,并于近期正式出版。精确确定分子的化学结构对于任何一个分子相关领域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是深刻理解分

    研究进展 2020年2月12日
  • 中国科大在分子链体系的单光子超辐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最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侯建国院士领衔的单分子科学团队的董振超、张杨研究小组,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诱导单分子电致发光技术,首次清晰地展示了等离激元纳腔中人工构筑酞青染料分子链结构的单光子超辐射现象,并且研究了纳腔等离激元对于分子链超辐射行为的影响。国际权威物理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于6月12日在线发表了这项成果。在分子系统中,多个发光体可以通过相干偶极相互作用形成离域的集体态,它们在分子间能量转移、光合作用以及量子体系设

    研究进展 2019年6月18日
  • 研究揭示石墨烯有序晶界的范霍夫奇异性

    近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侯建国、王兵教授研究组利用扫描隧道显微术(STM)研究石墨烯有序晶界,揭示了原子尺度分辨的有序晶界结构,证明了有序晶界中存在范霍夫奇异性(VHS)。相关工作以“Evidence of van Hove singularities in ordered grain boundaries of graphene”为题,发表于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12, 226802 (2014)。晶界是石墨烯材料中的一种结构缺

    研究进展 2014年6月10日
  • 挑战化学成像极限:中国科大实现单分子拉曼光谱成像

    最近,由中国科大侯建国院士领衔的单分子科学团队的董振超研究小组,在高分辨化学识别与成像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亚纳米分辨的单分子光学拉曼成像。这项研究结果突破了光学成像手段中衍射极限的瓶颈,将具有化学识别能力的空间成像分辨率提高到一个纳米以下,对了解微观世界,特别是微观催化反应机制、分子纳米器件的微观构造,以及包括DNA测序在内的高分辨生物分子成像,具有极其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也为研究单分子非线性光学和光化学过程开辟了新的途径。该成果于北京时间6月6日在

    研究进展 2013年6月6日